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:::  首頁 /公告訊息 /災防新聞
轉寄好友 友善列印 facebook分享(另開新視窗) twitter分享(另開新視窗) line分享(另開新視窗)

數據防災做前鋒-學習與災共存

2023.04.25

台灣光華雜誌-颱風動態示意圖

台灣的汛期從每年的五月延續到十一月,是一年降水量最大、最集中的時期,雖然帶來豐沛的水資源,但也最易引發洪澇災害。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(以下簡稱「災防科技中心」)主任陳宏宇從二月起,就馬不停蹄地拜訪台灣22個縣市政府,要把平日收集建置的情資訊息,確實傳遞給地方政府第一線的指揮官,讓各縣市平安度過每一次的考驗。

台灣宛如礦坑裡的金絲雀

近30年來,台灣遭逢的天然災害,陳宏宇幾乎無役不與,學界出身,地質災害、工程地質是陳宏宇的專業,從1990年中度颱風歐菲莉、1999年的921大地震、2009年莫拉克颱風,任何勘災現場都可看到他的身影。

「台灣位在環太平洋火環帶,地震本來就避不了。」我們所處的位置,板塊運動頻繁,台灣每年平均因板塊活動抬升5~7毫米;聊到這邊,陳宏宇問我們,若以台灣島形成於600萬年的時間來推算,照理說,台灣應該有三萬公尺高了,為什麼島上最高的玉山只有3,952公尺?兩萬六千公尺的落差哪邊去了?2003年,他和英國劍橋學者合作投稿國際知名的科學期刊《Nature》,把台灣歷年來受颱風、河川沖刷下來的土方數據加以計算,得出「台灣的面積三萬六千平方公里,僅佔全世界陸地面積0.024%,但其侵蝕力達2%。」這說明了台灣許多地區皆位於地質敏感區,每遭逢地震或颱風豪雨,就易造成嚴重的災情。[全文請詳:台灣光華雜誌]
 

相關連結